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资讯 > 综合经济 > 2月份我国进出口回落 专家称季节性因素是主要原因

2月份我国进出口回落 专家称季节性因素是主要原因

  • 发布人:管理员
  • 发布时间:2011-03-17
  • 浏览量:596
【字体:
  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数据,今年2月份,我国进出口总值2007.8亿美元,同比增长10.6%。其中出口967.4亿美元,同比增长2.4%;进口1040.4亿美元,同比增长19.4%;贸易逆差73亿美元。
  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,2月我国进出口同比双双出现回落主要是由于季节性因素。交行金研中心研究员陆志明分析说,受去年基期回落较小影响,从2010年1月到2010年2月,进口总量下降149.12亿美元左右,出口总量下降83.97亿美元,而从2011年1~2月,进口总量回落402.33亿美元,出口总量大幅回落539.94亿美元,从而导致进口与出口同比增速均快速回落。其中出口降幅更为明显,这也是2月份当月出现贸易逆差73亿美元的原因。此外,由于2月份春节长假影响,国内生产出现短期季节性下滑,进口上游原材料与产品需求也出现下滑,出口企业生产则出现短期季节性中止,也导致进出口同比增速出现双双回落。
  对于自去年3月以来首次出现的贸易逆差,从海关总署提供的数据分析,主要来自于一般贸易逆差的持续扩大。1~2月份,我国一般贸易出口1165.5亿美元,增长21.7%;进口1454亿美元,增长41.2%。一般贸易逆差288.5亿美元,扩大3倍。相比之下,同期加工贸易出口1131.8亿美元,增长21.8%;进口657.1亿美元,增长24.1%。加工贸易顺差474.7亿美元,仅扩大18.8%。从贸易国别来看,逆差仍主要来自东盟和日本。2010年1~2月,我国对日本贸易逆差93.3亿美元,扩大64.5%,日本重新成为第三大贸易伙伴国;同期对东盟贸易逆差43.6亿美元,也扩大了1.4倍。
  陆志明认为,随着短期季节性因素消失,预计3月份出口同比和进口同比增速都将有所回升,同时贸易逆差可能有所缓解。'由于2月份贸易逆差出现很大程度与春节季节性影响有关,3月份出口企业复工之后,出口规模与同比增速应有所提升。在此基础之上,贸易逆差可能会出现好转',但他也表示,考虑到去年3月份逆差72亿美元,且历史数据显示2~4月份为年内贸易顺差较低的时期。因此3月份可能仍会维持贸易逆差的状态。
  也有专家表示,尽管2月份出口回落为意料中,但73亿美元逆差规模还是略超出此前的预期,从中反映出出口压力的增大。这中间既有人民币升值的影响,也有原材料价格上升以及劳动力成本加大等因素的作用。数据显示,今年以来,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延续升势,累计升值了0.8%。3月4日更报收于6.5671,连续第二个交易日改写汇改以来新高纪录。人民币升值给出口行业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在显现,应引起高度关注。
 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近日就今年外贸形势发表看法时说,由于国际上很多不确定因素使复苏的基础不牢,一些主权债务国家和金融体系的隐患还没有消除,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和汇率波动剧烈,保护主义不断升温,国际贸易增幅可能会有所下降。而从国内来看,受成本推动因素增加影响,2011年出口虽然会有增加,但增幅不会很快。另外,由于进口增幅会快于出口,全年贸易顺差占GDP比例将会进一步下降,顺差情况会改善,不排除个别月份出现贸易逆差的情况。
  对此,陆志明分析说,随着量化宽松政策效应进一步扩散至发展中国家,全球食品、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升,未来新兴市场国家通胀压力仍将维持在高位,加息等货币政策紧缩仍将持续。'如果发展中国家经济紧缩持续加深,那么中国与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环境可能有所恶化'。同时,能源、农产品、矿产品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较快,也会继续提高我国进口成本。
  不过,由于发达国家复苏总体向好,特别是美国经济复苏加速对于改善我国出口环境有利,因此总体来看,未来中国外贸环境将会逐步优化。
  近年来,人民币汇率及巨额贸易顺差问题一直是国际社会的关注焦点,对此,我国政府提出'稳出口、扩进口、减顺差'的外贸政策指导。对此,有专家认为,虽然2月份贸易逆差和季节性因素有很大关系,属特例情况,但受国家扩大进口政策影响,全年贸易顺差逐步缩小将成为常态。(信息来源:海关总署)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