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资讯 > 综合经济 > 中国投资的对冲时代

中国投资的对冲时代

  • 发布人:管理员
  • 发布时间:2011-03-18
  • 浏览量:572
【字体:
  在中国绝对收益产品市场上,基金专户、券商集合理财和阳光私募三分天下,都有投资门槛和业绩提成,很多还通过结构化的形式提供了杠杆。但之前中国资本[5.40 -1.64%]市场不可做空,这些产品也没有对冲风险的能力及对冲投资的理念。去年初,融资融券、股指期货的推出,给中国资本市场带来了两个及其重要而从未有过的功能:对冲和杠杆。
  对冲基金的卖点就在于其收益的确定性!确定性的衡量是投资的性价比(也叫信息率,等于收益除以风险);而高投资性价比降低了投资亏损的概率。
  现代投资[20.66 -2.78%]组合理论告诉我们,任何一个多元化的投资组合,大部分的收益与风险都是从市场上来的。而这部分来自市场的收益,虽然有时很高,如2007年,但风险更大,如2008年,所以投资的性价比较低,在0.5~0.7左右,这也意味着每年亏损概率在25%~30%,也就是3~4年亏损一次。但如果可以利用对冲工具对冲(或部分对冲)市场风险,而通过承担比较确定的风险,获取确定的收益,投资性价比就可提高。在成熟市场上,对冲基金的投资性价比通常在1~1.5之间。这意味着年亏损概率会在10%之下,也就是10年亏损一次,这译成中文就叫“持续稳健”。
  相信每人都听说过:A股投资者好赌。在股票投资上,这意味着没有100%的收益,投资者就不会感兴趣。风险?什么风险?这个“特色”从表面上看与现代投资理念相悖,但确有一个很简单的经济学解释:“边际效应递减”。对于只有1万元的散户来讲,小于100%的收益是没有什么意义的。但因众多散户的风险承受能力较低,各国金融监管机构都会对商业银行和共同基金监管甚严,以保障社会和谐。但对于有1个亿的大户,保值第一增值第二,已不再追求100%的收益,因为不愿蒙受100%的损失。这些高端投资者的需求,是在承担有限的风险下,获取最大的收益,也就是投资性价比的最大化。这也就是为什么对冲基金的客户主要是机构与高净值人群。
  当然,投资者追求的是收益,而不是性价比。有了一个高性价比的核心投资策略,对冲基金经理可以通过杠杆,在不改变亏损概率的情况下,根据投资者的风险承受力,同时放大收益与风险,在同样的投资风险下获取更大的收益。这和传统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理念不同,而是以最低的风险去获取最高的收益。对冲和杠杆是对冲基金家族中不可分离的孪生兄弟,这也是最具争议的特征:杠杆。
  对冲基金虽然类属绝对收益产品,但绝对收益并不意味着绝对赚钱,或赚很多钱。对冲基金通过对冲市场风险,提高了收益的确定性,但依然承担了其他非市场风险,还是又可能亏损的。对冲基金的风险主要来源于投资管理人的投资策略的风险,没有一个投资策略在不同时点,不同市场下都能赚钱的,也没有一个投资策略能一劳永逸,永远赚钱的。对冲基金的投资从根本上是一个激烈竞争,优存劣汰的过程。对冲基金经理们在强烈的双向激励下,不断地研发出新的投资策略,去发现资本市场上的定价无效性,从而捕捉那些飘忽不定却转眼即逝的a。但在这个过程当中,市场的定价无效性会被减小。所以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曾讲过,“对冲基金主动灵活的投资策略,对提高整个资本市场效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”。
  中国资本市场的另一个“特色”,就是跟随容易,创新难。对冲基金作为一个新的投资理念,正在经历一个艰难的起步过程。我们常说过去的业绩不能代表将来,但过去是对将来最好的预期,而对冲基金也会与在成熟市场一样,成为中国资产管理市场的主流之一,为机构投资者及高净值人群提供一个有效的资产配置工具。同时对冲基金灵活主动的对冲投资策略,在利用市场的定价误差获取绝对收益的同时,也会提高整个中国资本市场的效率。(信息来源:上海证券报)

相关文章